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weibo
QQ
立即注册
登录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退出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论坛
模板
家居
汽车
理财
健康
美食
亲子
租房
人才
招聘
交友
网友茶座
俱乐部
时尚
交友
美女
上班
集装箱-改造-房屋-报价-厂家-式房屋-创意设计
»
论坛
›
Discuz!
›
默认版块
›
文字故乡献上独特果实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品赏会 ...
返回列表
查看:
18
|
回复:
0
文字故乡献上独特果实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品赏会本周六举办
[复制链接]
[db:作者]
[db:作者]
当前离线
积分
74
24
主题
0
回帖
74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积分
74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0-30 2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历代关于《百家姓》方面的图书浩如烟海,而将姓氏文化与书法艺术有机完美结合、以线装本一函五册形式呈现,《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在国内尚属首次。
此套图书由沈鹏、张海、孙晓云三任中国书协主席联袂加持,大象出版社历时三载匠心出版,甫一问世,即荣获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的第三十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
10月28日下午,“《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瓦库美术馆品赏会”将在瓦库郑州眼店举办,届时将展出沈鹏、张海、孙晓云、范迪安、李刚田、胡抗美、毛国典、龙开胜作品。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融姓氏文化和书法艺术于一体,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体现着中华儿女对根亲宗脉的认同感。这是河南作为姓氏文化发源地、文字故乡、书法重镇,结出的独特果实。
引玉之砖,铿锵和鸣;问路之石,把薪助火。在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中,《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正在激起澎湃之声。
(一)书法与姓氏巧联姻:文字故乡河南结出独特果实
“当书法与姓氏相遇,就像两个许久未见的至亲重逢,那种水乳交融的亲近,那种浑然一体的自然,那种如胶似漆的甜蜜,真是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完美的结合!”谈及看完这套书的感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杨杰直抒胸臆,“文字、姓氏、书法都是我们中国的根文化,书法作为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用来表现古老的姓氏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贴切;姓氏文化依凭文字传承,又依托书法光大。传承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书法的天职,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书法得以发扬、普及和不断拓展创新。”
杨杰认为,《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是个绝妙的创意,策划人李韬邀请孙晓云、李刚田、胡抗美、毛国典、龙开胜五位当代书坛实力雄厚的代表性杰出书家用楷、篆、草、隶、行五种书体对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予以呈现,可谓打通了书法艺术的“任督二脉”,使古老的书法艺术辟出新空间,呈现新境界。
“王国维先生曾感叹‘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一个好的创意不仅能通过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提升资源价值,还往往开辟资源新的疆域,催生新的资源。”杨杰表示,在目前出版物泛滥的情况下,《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气质独特,既是非常严肃的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优选读本,又是当代主题书法创作的精彩呈现,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的经典范本。
杨杰特别指出,“对选题的敏锐捕捉和深入挖掘,使得此书既有作为姓氏文化发源地和文字故乡、书法重镇的河南文化人对中国根文化资源的热爱和情怀,又有当代书法名家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责任担当和对当代书法艺术的正大气象的追求和引领。”
“沈鹏、张海中国书协两位德高望重的主席的题签和题词,体现了书法界对此套线装书的肯定和赞赏。毫无疑问,这是一套具有时代精神、文化意义、学术价值、艺术水准的图书。”杨杰评价说。
(二)雅俗共赏且具学术价值:书坛大家李刚田殚智竭力完成创作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分孙晓云楷书卷、李刚田篆书卷、胡抗美草书卷、毛国典隶书卷、龙开胜行书卷,五位书家都是各自创作书体的杰出代表,或执掌一地书坛,或盛名享誉全国。
谈及此次创作经历,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刚田坦言,“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项目,当时没有深入细想,便答应了下来。待到想动手写的时候,才发现遇到了两大难题。”
身为河南人的李刚田,对家乡的文化建设不遗余力,这份热情也着实让他费了不少心思。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年,要用秦代的文字来写,必然会有一些秦代所没有的为后来生出的文字,或早已变化得面目全非的字,尤其是以地域名为姓氏的极少数民族的姓氏,许多字在汉代成书的《说文解字》中找不到。”李刚田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逐字认真甄别推敲,除了假借,还不得不依楷书之字形而造篆。
李刚田表示,“篆书是已经在实用中废弃的古文字,考虑到这套书有‘体现中华儿女对根亲宗脉的认同感’的定位,《百家姓》又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之一,重在识字,所以文字的规范性与形式美的广泛接受性很重要。”
如何使古老的、小众化的艺术在风格上既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又被书法界、文字学界专业人士所认可,做到雅俗共赏?
李刚田的解法是追求形式美的统一:以秦小篆为基本体势,时或融入金文结构,让小篆之流美婉通与金文质朴凝重自然和合。
“小篆形体规范,具有一定的装饰之美,社会公众赏心悦目。但一味求规范划一与装饰之巧时,又会使书法工艺化而失去自然淳朴,所以,我以心手相应的爽朗用笔去‘写’出来,而不是用雕龙镂凤的手段去‘描’,让楚篆的浪漫色彩时或自然融入腕底毫端。”李刚田笑称,是在“用自己的歌喉唱着篆书古老的曲调”。
(三)从姓氏中见文字演变:评论大家周俊杰点评五体
“真、行、草、隶、篆五种书体构成了中华书法文化的主体, 对其追根溯源,可明晰中国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著名艺术评论家、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周俊杰表示,文字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担当着重要的载体,篆、隶、草、行、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体现着中华书法文化的传承脉络,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今,在重视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的同时,更要恢复与强化书法的文化功能。《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是一次很好也很成功的尝试。
作为书坛少见的在理论研究与书法创作两方面都取得瞩目成就的书坛大家,周俊杰对《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中的书法创作逐一点评:
篆书沉厚、古朴,带着远古文明的信息。李刚田本就以篆书闻名,是书法、篆刻大家,其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造篆的过程说明,对研究文字演变很有价值。
隶书完成从象形到抽象的过渡,是中国古文字和现代文字的分水岭,在中国书法史、文字史上的地位都非常重要。毛国典是书、画、篆刻多方涉猎的全才,其书法早年学艺于河南书坛名宿李逸野先生,五体皆能,其中以简牍为本的隶书最为书界所熟知和称道,区别于摩崖体,其出自汉简的隶书风格极其飘逸。而且,李刚田、毛国典都是河南人,让这套书老家河南、根亲中原的特色更加突显。
楷书最为公众所熟悉,《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邀请极富有担当精神的书坛领军人物孙晓云书写,再合适不过。她功力深厚,楷书继承颜体风格,严谨大气。
龙开胜书法基本功极其扎实,继承二王风度,清秀隽永,雅俗共赏。
胡抗美此次的草书创作尤其让我吃惊,比他平时的一些作品更上层楼,更加出色。
“总的来说,五位作者选得非常好,都是实力派名家,每个人的艺术特点、书写个性都很强,我想他们也是怀着传承姓氏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创作,让这套书既有鲜明艺术特色,又有深厚文化特征。这本身也是姓氏文化凝聚力的体现。”周俊杰总结说。
(四)极具时代精神:彰显河南学人的特殊使命与责任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多都是通过姓氏家族得以延续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与中国固有的姓氏文化和中国姓氏蕴含的“天下一家”、“万民归宗”等文化密切相关。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形成史。
“贵姓?”成为脱口而出的问候,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陌生与隔阂。毫不夸张地说,百家姓——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却折射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给出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历史解答。
据不完全统计,百家姓中常见的一百个姓有73个直接发源于河南,其他27个姓也多多少少与河南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近年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已成为河南对外宣传的响亮名片,列入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郑州,目前正在依托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大力弘扬根亲文化和姓氏文化。
“今天的河南,是古时中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中国人的祖源地,更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即变迁,古时的姓氏、家族等概念,与当下自然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但是,人类中的绝大多数都愿意了解并珍视自己的祖先与血脉。当然也就希望姓氏文化或制度,并不仅仅是因为世俗法制、社会统制的考量,才得以保存至今。” 《百家讲坛.百家姓》主讲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认为,姓氏中有血脉,也有延续了数千年的久远温情。“用各种方式研究、弘扬中华姓氏文化,可以说,乃是河南学人的一份特殊使命与责任。”
“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个案。姓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非常重要的文化个案。”《百家讲坛》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高有鹏表示,了解姓氏,就了解了中国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文化是什么,中国文化干什么,可以说,作为中国文化重要背景之一,姓氏,是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
“中华文明在姓氏文化上体现出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典型。不了解姓氏就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姓氏文化存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从姓氏文化这个源头探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崛起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有鹏认为,姓氏文化也体现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特殊联系,中华文明吸收了世界文明的伟大成就,姓氏文化是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典型,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学习世界文明,永远走向开放,实现和平发展。
“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根之所系、脉之所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最原始、最永恒、最根本的信仰!过度的城市化和信息的全球化让现代人失去方向,百家姓恰恰保留了家园记忆和家族民风的传承,让现代人有一个精神家园和心灵依归。”谈及策划此丛书的初衷,大象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前进表示,越是自然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姓氏文化的传承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家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常常被忽略。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了智慧,从先祖先贤身上汲取了力量。重塑民族精神,光复华夏文明,也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
“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想要搞清楚‘我是谁’,一定得回到‘姓氏’这个原点。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条代代相传的无形纽带。” 该套书责任编辑、著名书法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芦荻说,唤醒“百家姓”的生命力,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精神内涵、崇高品格、民族人格,并让其成为凝聚中华向心力的有效载体,是出版传媒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姓氏,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血脉符号。大志大贤让后世传颂,皆以本姓氏为荣耀。家风好,民风清,国风正。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华夏先祖们的奋斗史,我们的信仰,根在大地与祠堂,冠在苍天与未来。”百家姓文化践行者、《百家姓.龙族的后裔》总导演、“百家姓·爱心粥屋”发起人张清表示,自古以来,好男儿都是顶天立地,继往开来;都有家国情怀,经邦济世。我们要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挖掘姓氏文化所蕴含的精微大义,让“安居乐业”成为最好的家训,让“国泰民安”成为最高的家训。
“一带一路中国梦,一纵一横百家姓,近年来,姓氏文化的复兴,正在唤醒民族记忆里的文化自信。”张清认为,“《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将姓氏文化蕴含的智慧,凝固于书法艺术,必定生机勃勃、潜力无限。我们即将开拍的纪录片《姓氏中国——行走河南》,则是借助文化和公益的力量,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去发现中国精神,在行走中倾听人民呼声,感应时代脉搏。”
(五)百家姓连万家:让书法之美照亮万家灯火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百家姓》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与变迁,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但它更是一部儿童启蒙识字课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是以传统文化经典启蒙读物形式,而结合书法之美走向社会大众生活的一次有益尝试。由五位书法家书写的这套书,本身就具有字典查考功能与书法汉字之美传递功能,更可进入‘美育’世界的普及传播。”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表示,与几十年前人手一册、风靡一时的《五体字常用字帖》相比,这套《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更有意保存了对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倡导与有意识推广。可以想见,其受众面一定极宽极广,因了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故尔必然会有非常值得期待的读者市场和美誉度。
“姓氏文化不仅是历史文化现象,更有现实意义,可以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同宗中的古今杰出人物,可以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担当意识。”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表示,《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以线装本一函五册的形式呈现,似乎还没有见过,古色古香,值得收藏;而五体书法,则更有艺术欣赏价值:“五位书写者均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所用书体也是他们的代表书体,所以这套书同时也可作为一套书法字帖。”
孟会祥指出,《百家姓》的书写,不同于一般文本,书法家会对每个字的写法有所考订,书写不仅要有艺术性,更要规范,从文字到书法,书写者都付出了大量辛劳。“比如李刚田老师所写小篆,就堪称《百家姓》小篆用字的范本,同时他把先秦两汉简牍墨迹的技法融入小篆,也堪称当代小篆的新成果。这套书集价值观意义、文史意义、书法意义、收藏意义于一体,令人赞叹。”
“这套书的发行确实引起了书法界和文化界的关注。我也一直关注这套书的编辑和出版,这套书也是很难得的书法范本和文字资料。”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画院院长、郑州书协主席罗鸣表示,《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是书法领域的开创之举,在姓氏文化传承和书法创作研究两方面都很有意义,“五位书法家都是当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书写实力雄厚,创作能力超凡,由他们来书写百家姓,对于我们姓氏文化的传承具有特别的意义。”
“尤其是李刚田先生,他是从郑州走向全国的书法大家,他的篆书被称为‘李篆’,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完成此次创作,他搜集了很多版本的《百家姓》文字资料,对姓氏文字进行勘误,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的担当精神与严谨态度。”
罗鸣认为,《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对郑州书法界极具启示意义,“我们将会在未来郑州市的书法活动中,把它介绍给郑州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让他们在传承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姓氏文化等方面多做探索。”
甲骨文是我们的文字之根,百家姓是我们的姓氏之根。书法普及,任重道远。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更需要时时、处处、人人的惦念和努力。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以文字书写姓氏,为中华优秀传统姓氏文化培根铸魂,用姓氏固本溯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助力添彩,卷卷经典,字字传奇。
百家姓,连万家。弘扬和传播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可以唤醒更多人的家国情怀和中原儿女的英雄梦想。《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如同以“姓氏”为原点发出的一道射线,它的射程有多远,取决于你、我、他,取决于每一个有中国名字、还在使用中国汉字的人。
【来源:郑州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